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由于“保居民就业”是2020年“六保”与“六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税收政策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针对性实施方案。企业灵活用工等话题引关注,多个代表也纷纷提及相关保社会保障等问题。
王锋委员:让灵活就业青年依法享受社会保险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就带来了《关于改善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的提案》。
王锋称,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的比例还比较低。2018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1亿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仅8000余万人;医疗保险中,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三类人员参保的分别为2.15亿人、6119万人、4042万人。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例,传统的直营快递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做得比较好,加盟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减轻负担而不缴纳社会保险成为潜规则,外卖平台更是没有为“骑手”参保的法律义务。整体来看,物流快递中缺乏社会保障的青年员工占21.1%,外卖快递占47.8%。
灵活就业青年为何参保率低?
王锋委员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按照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传统就业形态来设计的,与青年就业多元化趋势相比存在脱节,仍然存在诸多政策障碍。
一是范围界定不相契合。现有政策所指的灵活就业人员范围,对新职业类型和新就业形式的针对性不强。
二是允许参保的项目少。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以参加失业保险。现有的工伤认定需要“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两个基本条件,上下班交通事故等不认定为工伤,“快递小哥”就很难参保工伤保险。
三是存在户籍和身份限制。多数地方只统筹本地城镇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外省户籍的就业人员依然无法在工作地参保。
四是社保待遇水平低。由于劳动关系复杂,人事代理机构、网络平台最多只是代缴主体,不会承担用人单位法律责任,他们能享受到的社保待遇水平很低。
五是社保转移接续困难。灵活就业青年大多是异地就业,岗位更换频繁,难以满足社保连续足月缴费达到缴费年限的要求,也面临账户转移衔接困难。
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明确提出,“青年就业权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为改善当前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状况,立足现实国情,王锋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人员认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对现有社保体系中“灵活就业人员”进行重新界定,适应新的就业类型和需要。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统计制度,为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登记、缴费、核查和待遇领取提供基础信息。
适时推动法律调整。推动修订相关法律,对传统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进行适当拓展,赋予网络平台相应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
明确重点保障对象。突出青年农民工、快递和外卖从业青年、个体经营青年等重点保障群体,对风险较大的社会保险强制参保(如工伤、失业保险),风险较小的社会保险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参保(如生育保险)。
逐步取消参保限制。放开参加各项保险的户籍限制,探索缴费基数与地区平均工资脱钩的办法,待遇享受时由户籍地领取转为参保地或户籍地自由选择领取。修改目前的工伤认定标准,针对灵活就业青年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改进经办服务流程。根据灵活就业青年的实际,允许以月缴、季缴、年缴等多种方式缴费,建立一次性补缴和中断后再补缴政策。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机制和数据库,实现五险合一管理和社保基金“跟人走”,解决社保关系的转接问题。
高小玫委员:后疫情背景下,灵活就业者权益如何保障?
“后疫情背景下,中央提出‘六保’,从疫情中暴露的劳动力市场及就业问题看,要实现保就业、稳就业,需全面推动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自2017年提出“逐步构建国民生育福利体系”顶层设计后,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又一次围绕劳动关系保障,提出《保就业促发展,加快灵活就业立法进程》的建言,将议题进一步聚焦如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电商……新业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几年,高小玫始终对新型劳动关系治理相关议题进行着长期追踪和不懈研究。2018年“互联网+”下的“网约工”劳动保障建议、2019年的创新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制度等建言,呼应社会需要,不仅都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据了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开展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为这个群体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保障,人社部或将在今年推出面向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险。
新业态从业者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屋檐”,也需要撑起“屋檐”的力量。而在高小玫看来,这个“屋檐”就是由法律体系支撑起来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让劳动者权利不旁落,为他们减少些后顾之忧。
“《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两种灵活就业形态,即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但现有立法中这两种灵活就业均有严格的限制,如劳务派遣仅限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且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在疫期中两种法定灵活就业形态发挥的作用都十分有限。”高小玫表示,后疫情经济之下,虽新型灵活就业已趋主流,但由于新业态下用工关系比较特殊,导致法定灵活就业并不灵活,灵活就业制度建设滞后。
在疫后保就业的要求下,灵活就业从业者的劳动享有社会资源保障的要求更加凸显,她呼吁需加快行动,推进立法,建立保障。为此,她建议在现有《劳动合同法》内容暂不修改的条件下,针对新型灵活就业关系制订《灵活就业法》,定义新的灵活就业范围,从地方劳动登记监管、失业管理和保障、工伤保障以及职业培训体系等,对灵活就业做出相应规定;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保障,尤其是完善灵活就业者的职业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的失业保障,尽快设计适合这一群体的失业保险模式;探索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与城镇职工保险的衔接,打通制度障碍,进一步提升就业灵活度、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高小玫还注意到,远程办公在疫情期间飞速增长,远程工作的就业形态或将成为新常态。但在工时、工资、加班、绩效、工伤等方面,远程办公与现有劳动法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法律制度不清导致管理困难,这也成为了企业最大的顾虑。
目前,新基建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以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技术在发展,制度建设也要跟上。对此,高小玫提出,可以借鉴大部分OECD国家已经制定的远程办公法规经验,密切关注远程办公的实践动态,跟踪研究远程工作的劳动规范和保障,尽快起草《远程工作法》,在灵活就业立法中首先对远程办公做出规范。
后疫情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灵活就业是未来稳就业的重要渠道。”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住津政协委员、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蔡庆锋建议,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灵活就业人员既包括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自媒体人等互联网平台非标准就业人员,也包括季节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大量灵活就业群体。”蔡庆锋提出,灵活就业与正规就业相比,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和要求,面临劳动关系管理不规范与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等问题。
蔡庆锋建议在国家层面做出相应制度安排,既要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要确保不以损害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为代价,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养老、工伤保险的全覆盖。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职业伤害等问题制定行业规范;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和为灵活就业者打造线上管理服务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
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出聚焦“进一步稳定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姚劲波认为,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复苏,面临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入不敷出”,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高企,收入减少。因此,建议一方面适当下调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由最低缴纳5%降至3%,切实减轻企业用工压力。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降低社保缴纳比例,如养老保险参照厦门、深圳等地做法,全国范围内企业缴纳比例统一调整为12%或13%。降低比例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保基金其他收入来源。
另外,姚劲波建议,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担企业用工成本。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搭建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对于企业资金问题,姚劲波提出,建议在政府指导下,金融机构与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深度分析其生产经营信息,从而生成企业风险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确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贷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举措。据人社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线上平台实名注册总人次数达590万,包括农民工、城市蓝领等城乡各类劳动者。但相比庞大的农民工等就业群体,目前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仍存在着企业从事培训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接受培训劳动者偏少,培训资源供需不均等问题。从长远看,推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疫期“战时”举措,更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未来方向。
姚劲波建议,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该平台可优先纳入各地“两目录一系统”,享受国家相应补贴,同时针对部分在培训内容、技术、师资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全国性项目,各地政府可将其引入本地,与当地培训机构合作共建,带动本地职业培训发展。其次建议政府加大资金筹集和支持力度,将更大比例的保障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用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申请补贴流程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政府可直接将补贴发予培训平台,更好服务中小企业。
针对劳动者参与线上培训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少等问题,姚劲波建议,有关部门设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做到“一人一档”,逐步实现数据统计、过程监督、效果评价、资金拨付等功能一体化,并以此为基础明确补贴标准及对象。对参加线上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残疾人求职者、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此外,建议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集中推荐最紧缺岗位及相关培训课程,便于劳动者进行选择学习,并鼓励“订单式培训”,实现“招、培、就”环节无缝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朱明跃:建议支持自由职业者线上缴纳社保
“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考虑到很多自由职业者并不在户口所在地发展,建议支持自由职业者线上缴纳社保,突破地域限制,不局限在户口所在地。”5月19日,上游新闻从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网创始人、CEO朱明跃处获悉,今年他提交的是《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网红等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建议。
朱明跃表示,近年来,电子商务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比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推进数字商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作为主要任务,争取将重庆打造成为电子商务应用和创新城市、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高地。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自由职业者的占比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8000万名自由职业者,如何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自由职业者的纳税管理与社会保障成为时下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朱明跃认为,自由职业者与入驻平台是合作关系非雇佣关系。自由职业者无法通过平台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居民社保相关政策,但目前只能解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且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缴纳。自由职业者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很多自由职业者都不在户籍所在地发展,相关社会保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自由职业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朱明跃建议,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支持自由职业者线上缴纳社保,突破地域限制,不局限在户口所在地缴纳社保;建议推出针对自由职业者的失业保险,在其长期没有收入时可以给予一定基本保障。
朱明跃还建议,加强平台自由职业者纳税管理,对于平台上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但在平台上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有连续性收入,有对应经营场所(线上店铺、直播间等),有相关平台和团队对其进行管理的自然人,可以视同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所得采用定额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目前在有些城市试点、建议进一步放开覆盖全国。让全国8000万自由职业者更便捷享受国家税收优惠、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另外还建议放开政策支持更多现代服务业。比如软件开发、设计、营销推广等,进一步提升个人汇总代开增值税发票开票效率。
河南上善若水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无编制人员的劳动关系转移、社保代理、薪酬管理、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务派遣事宜;同时针对用工密集型企业进行劳务外包、劳动者工伤外包、残疾人安置、劳务关系转移等事宜。
上善若水,为您的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公司网址:www.hnssrs.cn
祝您吉祥如意!